医学影像学院前身是1992年创建的放射学教研室,1993年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是广西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院校,2001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2002成立医学影像系,2014年更名医学影像学院,并开始招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8年开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2021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生,2023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秉承“大医精诚”校训,传承“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学校精神,培养扎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服务革命老区和基层的“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影像医学专业技术人才。截至目前,已为国家培养输送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既能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又能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的应用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14000多名;毕业生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城乡基层,大大改善了基层影像人才的困境,为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学院设有职能科室3个,教研室4个,实训室7间,临床科室3个,有全日制在校生1605人,其中专科生90人,本科生1515人。有专任教师105人,其中高级职称44人,硕士及以上学位55人;国家级专业学(协)会委员6人次,其中常务委员2人次;省市级专业学(协)会委员65人次,其中省级副主任委员(理事长)16人次;市级主任委员6人次。
学院建有实训室7间,面积595平米,其中影像网络实训室3间、超声检查实训室2间、医学影像技术检查实训室1间、医学影像设备构造虚拟仿真实训室1间,配有CT、DR、MR结构模拟仿真教学实训系统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等实训教学设备256台(件),价值800多万元。2家直属附属医院放射科、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配有美国GE 256排螺旋CT、美国GE Silent MRI静音3.0T磁共振、德国西门子PET/CT等临床教学设备150台(件),价值约3.5亿元。学校图书馆有纸质图书95.15万册,电子图书73万册。有非直属附属医院7家,实习教学医院35家。
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造“三红”(思想红、专技红、心灵红)育人品牌,探索形成“教研室+实训室+临床科室”协同育人模式,不断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和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学院入选第三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A类);连续三年被评为“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1个,广西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1个,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建设项目1个,广西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1门;校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教师获“人卫杯”全国医学影像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奖、广西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奖、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西赛区奖、广西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微课比赛奖等43项,其中省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7项、区级立项29项;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区级银奖3项,铜奖13项;挑战杯申报11项,获得校级奖项6项。
近三年,获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立项4项,省部级项目立项9项、厅市级项目2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3篇,其中SCI 18篇,中文核心论文15篇、教学论文25篇,主(参)编著作/教材《医学影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核医学》《人文教育与职业素养实践研究》等9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
(数据截至2024年11月)